【经济中南】“文澜高端论坛系列活动” 第57期成功举办 | 陈争平教授讲座

发布者:陈思琳发布时间:2024-06-06浏览次数:10


(通讯员 刘青)64日上午,清华大学陈争平教授在文泉楼会议室为zoty中欧登录入口师生作了题为“钱荒与中国历史上两期纸币时链之开端”的讲座。讲座由zoty中欧登录入口副院长宋丽智教授主持。

陈争平教授首先创新性地提出“时链”概念。他认为,货币“时代”强调的是核心货币发展脉络,侧重于横截面,易使人忽略多种货币并行的事实。而货币“时链”是指某种货币多环节链状发展态势,侧重于纵向变化态势。在人类货币发展史上,中国纸币有两期数百年的货币化过程。第一期纸币时链的开端是北宋交子,第二期的是清代庄票。接着,陈教授详细梳理了北宋交子和清代庄票的发展脉络。他认为,北宋交子和清代庄票均是“钱荒”逼迫下,经济组织为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而进行的民间金融创新。二者均为代用货币,分别是对北宋既存货币体系和清代既存货币体系的补充。二者的发行商都有过强化内部组织以保证纸币信用的案例,并在一定时期内都取得一定成效。但仅仅依靠发行商自我完善内部机制,难以保持货币的长期稳定。当官府把超额发行纸币作为解决财政危机的主要手段时,会造成纸币信用垮塌,加剧官民矛盾。为此,陈教授强调,民间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,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,真正节约经济运行成本,促进社会经济长久繁荣。

在提问阶段,陈争平教授就相关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。最后,张连辉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。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


XML 地图